Language : English  |
申请入会 |注册 |登录

合肥启动北二环“排涝工程”拆除箱涵换雨水管道

发布时间:2014年8月25日 | 来源:安徽网

一问:这段箱涵要怎么修?

回应:拆除后替换为雨水管道

22日晚,合肥市外宣办临时发布消息称,从24日零时起,对北二环北侧快车道(瑶海公园门前路段)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维修。事实上,排水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就发现该路段箱涵有异常,经过不间断观察、检测和专家论证,认为该处箱涵结构受损下沉、有安全隐患,决定封闭维修。

至于受损原因,相关部门的解释是:因为修建年代久远、加之北二环重型车辆较多,箱涵长期负重,逐步发生损坏。听到这一解释后,很多市民自然联想到,维修后重型车辆依然从北二环此处通行,会不会日积月累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对此,合肥市排水办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应该不会的。据该负责人介绍,此次维修将先拆除这段箱涵,然后直接改造成新的管道,以绝后患。

据了解,这段箱涵长约300米,位于河道上游,是一段拱型涵,断面宽约1.2米,高约2.1米,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至今已使用了20多年。此次维修将直接把这段300米长的箱涵全部拆除,改建成直径1.6米的雨水管道,新的雨水管道由于标准更高,流量比之前的箱涵要大,不仅更坚固耐用,也能增强该区域的排水能力。

二问:是否还有类似隐患?

回应:类似构造在市区并不多

在合肥,类似此次维修路段构造的还有二里河箱涵、板桥河支流箱涵等,不少老年市民对此并不陌生,那么这些埋在地下、尤其是交通要道下方的箱涵,在常年经受车辆反复碾轧下,会不会产生类似的安全隐患呢?

对此,合肥市排水办总工程师赵德平告诉记者,首先,市区与北二环这段结构类似的箱涵并不多。据介绍,北二环箱涵结构上属于拱形箱涵,有点类似拱桥,相比较大多数埋于地下的方形箱涵来说,它的受力面确实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而且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当时的设计标准相对较低,加上如今北二环重型车辆太多等多重不利因素的作用下,才会出现问题。

据介绍,目前属于市级排管部门管养的雨水箱涵总长大约有30公里,其中大约有三成年代比较久,建于上个世纪。另外,绝大部分箱涵是两边砖砌、上面加盖混凝土板的盖板式箱涵,合肥启动大建设后所建箱涵则是钢筋混凝土材质,更加耐用,所以市民不必过于担心。

赵德平举例说,北二环这段拱形箱涵位于一河道上游,河道下游通往二十埠河,而下游的箱涵就采取的是盖板式箱涵,而非拱型箱涵,总长约3.5公里。

三问:为何不全换成管道?

回应:箱涵部分功能不可替代

“我们每年安排的箱涵清淤过程,也是对箱涵的一次检测过程,哪里出现问题都会发现。”合肥市排水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刚刚完成对全长5公里多的二里河箱涵全面清淤和结构检测工作,其他地方的箱涵也将进行安全检测,预计到年底可以对全市的箱涵状况有个系统的掌握。据了解,还有一些箱涵分属各区管辖,目前上级部门已要求各区尽快实施检测。

那为什么不索性将所有暗河箱涵全部拆除,直接改成管道呢?排水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一是考虑到没有这个必要,并不是所有箱涵都会出现问题;二是箱涵这种结构形式本身并不“过时”,部分箱涵的功能目前来说还不可替代。

该人士告诉记者,北二环的这处箱涵由于建得较早,属于中小型箱涵,可以用管道来替代。但合肥市雨水管道直径最大的也不过3米,箱涵的尺寸则可以大很多,排水能力也要强很多,所以目前市区大部分箱涵都是城市排水的主通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名词解释

箱涵,是地下排水管网的一种。箱涵一般建在原本露天的小河道之上,建成后,河道也施工封闭而成为暗河。箱涵的建设通常是依据原先河道的宽度、汇水面积、历史最高水位等数据综合规划设计的,一般会比其它排水管道宽不少,有时还会在沿途建一些辅助的泵站,雨水通过箱涵最终排入河道。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