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国二十冶青岛新机场综合管廊项目开放日活动举行。据悉,作为青岛新机场总体工程的核心配套工程和“大动脉”,目前管廊主体结构已完成,安装完成,正在调试中。青岛新机场综合管廊工程是国内首次集地铁、高铁、公交、航空零换乘于一体的大型构筑物综合管廊项目,是对集约化开发地下空间的有益尝试。
青岛新机场又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位于青岛市所辖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距青岛市中心约39公里。形成服务半岛,敷设全省及周边省市的区域枢纽机场和特色高端产业集聚区,打造现代化国际航空域。同时,将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与一体的立体交通中心,打造国家级关键节点,面向日韩地区门户机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枢纽。
青岛新机场工作区、航站区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位于青岛市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境内,主要包括南三路管廊、南六路管廊、南八路管廊、南十路管廊、南十一路管廊和航站区共六条主线综合管廊、部分管廊支线以及东西两个污水泵站。管廊总长约12km,有单舱,双舱,三舱,四舱形式,按单舱长度计算约30km。廊内设置电力、通信、热力、给水、中水、污水、再生水、燃气及预留管道等多种管线。目前管廊主体结构已完成,安装完成,正在调试中。
2016年12月,青岛新国际机场工作区、航站区综合管廊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由于管廊工程点多、线长、面广,中国二十冶在施工过程中接受了一项项挑战,攻克了一个个难题:该管廊全部为地下作业,最大埋深14m,地下水丰富,地面5m以下全部为坚硬岩石,不确定性较多,与周边建筑距离近;管廊与管廊交叉口、出线井多,结构复杂;管廊变形缝多达800余道,防水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战线长,横跨地铁、高铁、铁路、高架桥、河流等,现场作业环境复杂;管廊内包含多种管线,专业交叉多,组织协调难度大。
虽然施工难度大,但标准却没有因此而降低。记者了解到,该管廊是国内入廊最全、标准最高,首次将污水入廊,并使用吊架安装污水管道。基于污水管道悬吊于污水舱顶板方案,常规十字出线井方式不能解决污水管线出线问题,提出新的出线井解决方案,“降板法”和“斜板法”。同时,该管廊也是首个将燃气入廊的机场管廊,燃气舱独立成舱,保证了燃气一旦发生泄漏,不影响其他舱室。据了解,该项目不仅是住建部全国推行综合管廊建设的重点项目,而且是青岛市参评全国综合管廊试点城市、重点样板工程,同时也是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做优、做强“综合管廊品牌”的重点支撑项目。
除此之外,该工程亮点频频。部分综合管廊标准段采用铝模板,加快模板周转、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的先进施工技术。项目还采用了塑料模板,可在地面直接拼接,比传统模板减少了拼接缝时间;模板一次安装后,部分板块不需要拆分,安装时方便快捷。综合管廊结构整体连通,在横穿碧沟河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对河流进行围堰,在土方开挖过程,提前做好截水围堰,基坑防护,排水措施,同时预留围堰土方用于后续回填。
此外,该项目采用BIM技术对所有节点、出线井、附属设施进行3D建模,可直观完成多舱管廊交叉等复杂节点设计。打造的智慧化管理控制平台实现地下管廊内部的环境检测、安防管理、报警处置、管廊运维、泵站监测等业务的统一管理。平台从管廊健康状况、综合能耗、报警分类、设备故障等多个维度对综合管廊进行展示分析,使用户能够一目了然的掌握管廊整体运行情况。
中国二十冶开展管廊建设已有4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国内工业管廊的先河。珠海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1标段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获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此外,中国二十冶还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银奖23项,詹天佑奖20多项。
随着中国二十冶向非冶金领域转型,成功把在工业领域领先的管廊技术应用到市政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造福当地百姓。目前二十冶集团已在手管廊项目11个,管廊总长度122km,已经形成围绕以地下综合管廊为核心,辐射开展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等良好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