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屡屡出现的“城市看海”现象,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的快速发展,除了高楼林立、商业繁华、马路宽敞之外,地底下“看不见”的东西也同样重要。
10月19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协字[2018]015号》立项批准的《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成立启动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市召开,四十多位专家参加会议,江苏省住建厅领导及南京市溧水区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此次《规程》的编制,由国内综合管廊方面的龙头企业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内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南京联众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主编。包括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三十余家科研、设计、施工及建设管理单位共同参与。与会专家希望高标准、严要求地编制此《规程》,因地制宜的大力推广结构强度高、工期短、寿命长、造价低、污染少的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
城市的水电暖通等地下管网系统保障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前管线都是直接埋到地下,如果管网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管线容量需要扩大,就得挖路处理,给市民带来很多困扰。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它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2015年,国家开始大力支持建造地下综合管廊,截至2017年底,中国地下综合管廊开工长度已达4700公里,形成廊体2500多公里。2018年,苏州作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历时三年,完成了5个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并有序推进管线入廊工作。目前,南京作为全省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已在河西南部、江心洲、江北新区核心区建成综合管廊20多公里。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记者 盛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