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讯(YMG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张健 王安 马双军 ) 地下综合管廊被很多人称为城市的血管、城市良心。什么是地下综合管廊?将来建设的地下管廊长什么样子?
作为2017年度烟台市重点项目,开发区金沙江路管廊规划设计方案敲定,记者通过规划文本,为您揭秘地下管廊“长”啥样?
长的啥样?
比一层楼高,里面能行车
金沙江路综合管廊,将来建于开发区金沙江路道路下。
记者跟随开发区规划局市政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金沙江路。“整个管廊西起奇山路,东至五指山路,全长5.1公里。”据工作人员介绍,管廊由低压电力舱、高压电力舱和综合舱三个并列方形通道组成,净高将近5米,比一层楼还高。
仨舱室并排宽度达10米,像一个中型会议室那么大。
“整个管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地下通道,各种管线分别放置在三个隔开的舱室,就像家里的衣柜,管线放在里面码放得很有条理。”指着规划文本,工作人员介绍道,开发区金沙江路地下综合管廊行车宽度达到1.3米-2.2米。
“正常巡检人员骑个电动自行车或开抢修车通行是没问题的。将来检修维护也很方便。”据介绍。
里面有啥?
地下管线的“集体宿舍”
将来地底下5大类8种地下管线都将纳入进来,管线管径从0.2米-0.8米不等,称得上是地下管线的“集体宿舍”。
在综合舱,布置有高温热水、给水、中水管线。将来,那些填埋于地表深浅不一的水管将统一入地下,避免了地面施工“误伤”水管的事故发生,防止意外停水。
在电缆高压舱,布置220KV、110KV电力电缆;低压舱有35KV、10KV电力电缆落户。高低压分舱建设,避免10kV、35kV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对110kV、220kV输电线路的影响,保障了供电安全。
今后,电缆接入管廊,电力线路不再架空在马路边,不受自然恶劣天气影响,不用担心刮倒电力设施造成停电。
考虑到未来随着城市发展,会有其他管线纳入,所以管道里还预留其他管线空间。
施工啥方案?
预留两个车道,减小对市民出行影响
站在金沙江路,这条路是开发区东西向主要干道之一。马路上车来车往,路两侧高楼林立,然而,非常影响景观的就是巨大的电力高压线。
“将来管廊施工,头一个挑战就是高压线咋挪?这片儿都是小区、学校和医院,一停电涉及范围很大。另外,安全因素也需要谨慎施工。”工作人员介绍,重点部位施工时吊车的吊臂都要经过计算,局部大型机械也得换成小型机械。
记者了解了一下管廊施工的大致流程:先把道路挖开,两侧打模板支护,再绑上钢筋,进行浇注混凝土。
经勘探,金沙江路下的地质条件很复杂,5.1公里长有将近3公里是淤泥。“施工时一挖就是水,这种形态对施工降水、打钢板装支护等工序都是一种挑战。”工作人员介绍说。
有啥特点?
管廊内采用可装配式支架
为把开发区地下管廊建成精品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很高。
“工程的标准要达到一级防水,为啥这么设计?因为金沙江路地下水位高,经我们勘探,3米以下就是地下水。所以防水对管廊内的管线寿命有重要意义。”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达到一级防水的标准,工程所有的用材,比如说,混凝土、钢筋等等,都采用相应防水标准。
此外,管廊内还采用了可装配式支架。“传统的支架是现安装现焊接,它的焊接点容易上锈。可装配式的支架是在工厂里预制的,它在混凝土成型的阶段就预留好一个槽。”记者看到,这种支架可以插到槽里,拧上镙丝,这个支架在槽的滑道里还能随着管线的粗线调节长短、高矮。
管廊内的新风系统也很有特点。据介绍,每隔200米管廊就有一个通风口,传统排风系统分别在两侧设两个洞,靠气压的作用将空气自然引入隧道里面,在本设计中,两个通风口分别装上了专门的风机,吸取新鲜空气,排出浊气。
安全咋保证?
智控人控相结合,监控点能自动报警
开发区金沙江路综合管廊工程内设自动化控制、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排水等附属设施,通过监控中心可以对管廊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智慧管廊。
“管廊内设有监控点,将安装智能全自控管理系统,温度、湿度、气体等及时监控,出现问题能一目了然,及时调控。比如可以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监控,一旦发生火灾,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同时启动灭火系统,假如自来水流量有变化,系统会自动关闭阀门并自动通知检修人员。”工作人员说。
此外,管廊的井盖采用的是液压式井盖,从里面能打开,外面不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拽不开,这样就不会发生闲杂人员随意进入管廊的事情了。
一般的地下工程都没有手机信号,将来在管廊内会不会也这样?工作人员透露,管廊内wifi全覆盖,方便检修人员对现场拍照传上系统平台。
有啥新技术?
给管廊建3D模型,辅助施工和运营管理
大数据和3D打印,眼下这两项最流行的IT技术也将在开发区金沙江路综合管廊工程中应用。这也是我市市政设计施工领域首个应用BIM技术的工程。
啥叫“BIM”?就是“建筑信息模型”,通俗点说就是通过采集海量的工程数据,将整个工程在设计阶段用3D的模型呈现出来,给项目决策者、建造施工者等一个直观的感受。
“管廊内各种粗细不一的管线、人员出入口、投料口、出风口等等设计相当复杂,无论是图纸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极易碰到意外变化,传统设计方法是文本式的,它看上去是平面的,这些管线从哪个节点拐弯,谁和谁相交平面很容易搞错,一旦有改动往往需要将图纸一改再改,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引入BIM后,不仅准确率和效率大大提高,将来在后期的现场施工、验收以及运营管理中都将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