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二期将引水入城 实现河湖连通
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大多数城市的起源都与江河湖海脱离不了关系,遂宁亦然。目前,遂宁以水为文章,已逐步走上了水、城、人相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而“引水入城,河湖连通”则是遂宁“西部水都”最终成型的重要一笔。5月4日,历经6年的区域研究和3年的设计规划的遂宁海绵城市建设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在市规委会第42次常委会中正式通过审批。如何实现引水入城?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做活水文章?如何通过文化融合提升城市品位?相信每一位遂宁人都有同样的疑问。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如何引水入城?】
利用水位落差引水
水是河东二期工程最重要的角色。记者从规划图上了解到,河东二期的规划水系丰富,占地164.58公顷,水系总长24.3公里,可通行游船线路约12公里,行船区水面宽30-50米。其中有面积约630亩的东湖、面积约80亩的清汤湖和面积约70亩的南湖。
然而,区域内只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清汤河。显然,原有的自然水系并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水系。那么,河东二期水系的水从哪儿引呢?答案是观音湖。
据介绍,观音湖水面标高为275.5米,水面面积约为14.8平方公里。位于市城区上游、河东二期边缘的唐家渡电航工程建成后,上游库区水位将达到285.5米,并形成一个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的湖面。两个库区间形成了10米的落差。
“正是利用这10米的落差,在河东二期的规划中提出了引水入城河湖连通计划,通过闸门从观音湖引水入城,贯穿河东二期、河东一期和仁里古镇,打造水上游览路线。”河东新区规划分局副局长、国家注册规划师陈波向记者介绍说。
“引水入城的概念绝不是凭空想象的,是我们对河东二期用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提出的。”陈波向记者介绍。在河东二期工程的规划区域,本身就有丰富的自然水系。清汤河虽小,却是两岸农田的灌溉用水,也是区域内生态环境最为丰富的一部分,河岸随处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东山天际线。引水入城,正是依托河东二期区域的天然水系,打通河流体系后进行生态提升和生态再造。
引水入城河湖连通工程是河东二期规划中重要一环。通过水系串联生活,生活带动产业,以水为引导打造“中国西部水都”,塑造“引水入城、河湖连通、岛状发展、绿网渗透、水城相融”的生态田园城市特点。
通过引水入城,河东二期建成城市水乡的规划得以实现,对改善遂宁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据悉,水系穿城而过之后由排洪沟进入联盟河,流经仁里镇之后,重新汇入观音湖。
【如何用“活”水】
城与水无缝连接
据介绍,“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的规划设计,参考了数十个国内外亲水城市的打造,包括澳洲悉尼的达令港的滨水商业区、美国圣安东尼奥RIVER WALK滨河步道等,其目的就是要打造国际化的CBD滨水空间。水从城中过,城在水中立。在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中,城与水意境自然契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了城市生活、交通、旅游等与水的亲密结合。河东二期正打造不一样的“威尼斯”。那么,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是如何用活这一片水的呢?如何展现水与城不同的关系呢?记者一并为大家打探了一二。
呈现九种自然界水系形态
大自然造物非常神奇,在自然界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水系形态,如溪、湾、池、湖、岛、堤、潭、泽、岸。这些神奇的水系形态都将在河东二期自然、灵动地呈现。漫步于城市中,可细细品味不同水系的姿态与美感。
“我们设计了几个不同主题的岛,有美食岛、酒店岛等,还有自然呈现的湾、堤、潭等水系形态,自然地将水与城、水与景和谐相融在一起。”陈波说。
亲水亲自然的生态空间
据悉,整个项目绿地率(含水体)达到了86.8%,其中既保留了区域内原有的山水脉络,又延续了遂宁生活意境,同时还吸收了新颖的科技潮流;既尊重自然生灵的印记,又还原了市民记忆中的场景,同时也融合了舶来文创的精神。
为了达到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相处,区域内将打造30万平方米的候鸟越冬区、动物迁徙绿道。陈波打趣地说,“一只从东山来的野兔子从你的脚边跑过,去河边觅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陈波说。
项目共设计了22公里的绿道,这些绿道大多依水而建,既可以赏水景,也可以慢跑运动。通过特殊的设计,顺利实现了这些绿道与城市市政道路的无缝连接、互不干扰。
水与城、城与人、人与自然就这样和谐地契合在一起。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亲近自然,项目设置了很多观景、亲水区域,包括可同时瞭望东湖、东山、西蜀园林的观景塔,置身水面的创意舞台,可以远眺整个城市天际线的城市阳台,丰富的岸线设计,1万平方米的阳光草坪……整个区域以水为脉,城市天际线与东山交相辉映,整体绿色岸然、大开大合。
设计多种形式的水居生活
傍水而居,悠然自得,这是大多数人的理想居住模式。
因为庞大的水系做支撑,在河东二期自然能实现傍水而居的理想。但为了让人们有更多元化的选择,区域内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水居形式。
在这里,既可以选择岸居、船居、港居、岛居、麓居,也可以选择俯瞰遂宁的双子塔酒店或亲水而居的湖景酒店。这里既有河房、公寓、商住混合,也有轻奢度假别墅、滨河低密度住区、酒店。不同形式的水居方式,既为遂宁本地居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居住选择,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旅居方式,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遂宁旅居,带动全域旅游。
作为“西部水都”的示范区域,“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还有很多颠覆性的设计,将游艇开到自家门口就是其中之一。“驾着游艇畅游观音湖之后,完全可以将游艇直接停靠在自家门前,通过对水系和水居形式的充分打造,这些都可以轻松实现。”据介绍,项目将以多种居住体验实现旅居城市构想,用生活造景,生活在美景如画中。
未来或可坐着公交船去上班
别人上班坐公交车,未来河东居民兴许会坐公交船上班——这并不是不着边际的凭空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成为现实,因为“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中就已经为居民、游客设计了水上公共交通。
通过引水入城,河东二期水系中可通航里程达到12公里。这里既设计有古朴生态的比翼码头、古朴人文的枫杨码头、现代简约的东湖码头、现代时尚的苍龙码头,也有充满艺术气息的南湖码头和简约自然派的清心码头、活力码头,还有简约实用的换乘码头。在整个水系中涉及了53个泊位,其中游轮泊位2个、观光船泊位22个、水上巴士泊位29个。除了换乘码头主要涉及游轮和观光船停泊位外,其余7个码头均设置有水上巴士停泊位。
“用水上交通作为陆上交通的有力补充,将会为河东二期区域内缓堵保畅发挥重要的作用。”陈波笑谈,“没准以后还可以有滴滴打船,人们出行有更多的选择。”
滨水娱乐项目精彩纷呈
既是做“水”的文章,亲水、玩水这些传统项目当然必不可少。
这里有专门为游客准备的龙舟赛、摇橹船、水上民俗演绎、水上喷泉、水上剧场、水岸灯光秀、河灯节、观音祈福、水上戏台评书等生动而有情怀的娱乐项目,结合滨水商业地带开发水岸、零售、滨水酒吧街等商业活动。
当然,针对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项目区域内同时设计有覆盖家庭出游、市民文娱、体育康养、艺术体验四种娱乐需求指向的滨水休闲活动。譬如户外拓展、极限运动、山地探索、滨水美食、滨水茶文化休闲、艺术集市、亲子体验、海绵实训等。整个项目分区设置有山地运动公园、极限运动公园、社区运动公园、城市休闲公园、社区休闲公园、运动休闲走廊、生态科普公园和艺术品集市、艺术展览廊道、创意生态走廊。
【如何实现文化契合?】
将文化植入景观塑造中
如果说城与水的自然融合满足了人们外在的审美需求,那么内在的精神需求又如何实现呢?城与人如何实现文化契合?在遂宁海绵城市建设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规划中同样可以找到答案:将城市文化植入景观塑造中。
打造西蜀园林标杆
如何将水、城、文化相结合起来?长久以来,河东二期的规划者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尝试突破性设计。
陈波第一个提出了打造西蜀园林的建议,他坚信:只有民族的、地域的,才是世界的。北方园林有皇家园林做代表,江南园林有私家园林做典范,它们都很独特。而西蜀园林是什么?当今的哪个园林能代表西蜀园林?
“未来,人们一想到西蜀园林就会提到遂宁,就会想到遂宁一睹风采。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既能体现城市的文化,也能让城市更有品位。”陈波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河东新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设计规划院成立了30人的联合科创小组,重点研究打造这个新时代的西蜀园林。
浓墨重彩打造的西蜀园林,吸引的将不只是游客的目光,还有学术界的关注,从而达到吸引人流、带动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有诗意”的桥梁博物馆
有水就会有桥。依水而建的遂宁城原本就与桥有着诸多的故事,而在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中,设计桥梁更是达到了30座左右。
感遇情怀,诗意生活。从唐代至清代,遂宁诗人辈出,他们领一代风骚,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桥与诗,看似没有交集,却在遂宁得到融合。“我们准备把这30余座桥打造成为散落在河东二期的具有‘诗意’的桥梁博物馆。”陈波告诉记者,“一桥一景点,一桥一故事。不同的桥在不同的意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
一座别样的新城即将崛起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中国江南小镇乌镇、意大利东北部小城威尼斯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这些从世界各地慕名而去的游客,想要体验的正是不一样的水与城的关系,不一样的城市文化。闻名世界水乡,诠释着不一样的水与城的关系,既惊艳着世界,又增加着当地人城市自信,更使得城市与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然而,在更多的时候,水与城的关系,似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就如同在河流环绕下发展起来的遂宁,虽然有着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46条溪流,为遂宁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但在历史长河中依然城是城,河是河。城与水总少了那么点交集。
以水定城,水美城兴。水与城,大多数时候只简单地存在这样一种关系。然而,“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却让人们看到了一座不一样的新城,一个不一样的水与城的关系。更自然、更生态,既人文,也科技。在这里既可以面朝广阔的生态水域,也能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别样风景,既可以感受城市生活的方便与快捷,也能在冬去春来时观赏候鸟北归的壮观,既能倚水而行,也能泛舟水面……俨然一幅“绿水人家绕,绿树村边合”的新城市景观。
在这里,水与城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更是完美的融合。
“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光是地域研究就花了整整6年的时间,规划设计耗费了3年光阴,但呈现出的结果却是令人惊艳、称奇的。要建一座新城其实并不难,国内多的是可以复刻的城市。但这些复刻的城市却是缺少灵魂、缺少文化的。而引水入城河湖连通项目却赋予了这座城市别样的情怀——水赋予它灵魂,地域符号赋予它文化。
所谓“十年磨一剑”。笔者尽管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与这样一座新城见面,却还不得不等待城市工程师们将它细细打磨,打磨出一个地域的精品。未来,这座城势必成为遂宁新的骄傲,因为它正试图走向世界的舞台。 (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