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综合管廊,到2030年长春新区将力争累计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超过200公里。以综合管廊为契机,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集成市政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建设高效、便捷、可靠、动态的数字化市政体系管理平台,实现市政设施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打造东北地区智慧市政示范区。
长春新区管委会规划局副局长王昊昱认为,长春新区综合管廊的规划与建设是百年大计,它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对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建立更加现代化的城市支撑体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看点一
给地下管线安个“家”消除“马路拉链”
为地下管线建造一所房子,让埋在地下、架在空中的管线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家”,施工人员可方便进出,以此消除“马路拉链”,减少蜘蛛网式架空线,这就是地下综合管廊带来的最大益处。
综合管廊也称“共同沟”,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的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中在一起,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不仅是大城市,在众多的中小城市,过去因为部门分割,许多城市的路面常常是“你挖了我填,你填好我再挖”,造成大量浪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正是“拉链路”的治本良方。
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据测算,目前我国内陆城市的综合管廊平均造价约为10万元/米,较之普通的管线埋入方式要高出很多,如何收回高额的成本?这是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此,长春新区管委会规划局副局长王昊昱认为,综合管廊的建设不能只看简单的投入产出比,“综合管廊建设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综合工程。尽管前期投入较大,但从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城市基础设施长期维护与使用方面考量,从长远看实际上节约了城市的综合成本”。
看点二
综合管廊先试区落位智慧新城
现代化城市寸土寸金,地面如此,地下空间同样如此。作为有着20年城市规划设计经验的规划师,王昊昱对长春的地面与地下空间规划同样熟悉,“对于城市的老城区来说,目前以保护和精致化的提升为主,进行大规模综合管廊的建设很难实现;而新城区规划先行,地面地下尚无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综合管廊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小,更为适合推动综合管廊的建设。”
因此,在城市的新城区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与建设,无论是发展空间还是成本考量,都具有巨大的优势。
2015年4月,吉林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开发银行共同达成将吉林省作为全国首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的意见,并于7月正式签署了《全国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与此同时,相继出台管廊建设实施意见,成立专家顾问组,对全省管廊建设给予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技术性文件。
空港经济开发区作为长春新区生态智慧型定位的新城区,被确定为吉林省综合管廊建设的先行先试区,在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与规划上更加具有针对性。王昊昱正是空港经济开发区整体规划的总设计师。
王昊昱说:“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定位是生态智慧型新城区,整体设计,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也要符合绿色与智慧的城市发展理念,为此,在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上,我们采用了全面的综合管廊体系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还将采用数字化监控或安全保障技术,构建统一的综合管廊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这些都能体现空港经济开发区的智慧生态理念。”
看点三
人可在管廊内行走 各种管线贯穿其中
空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局副局长于洪丽介绍说:“在对空港经济开发区用地布局和市政管线专项规划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综合管廊确定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综合管廊三个层级。”
——干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机动车或道路中央下方,承担稳定、大流量的运输,主要连接原站与支线综合管廊,一般不直接服务沿线地区,主要管线为高压电力电缆、信息主干电缆、给水主干管道等。
——支线综合管廊主要用于将各种管线从干线综合管廊分配、输送至各直接用户,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容纳直接服务于沿线地区的各种管线,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内部空间较小的特点。
——缆线管廊采用浅埋廊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其结构尺寸小,且埋深小,其投资和施工难度也相应较小。
“管廊断面以矩形为主,或者管廊上顶为拱形、下方为矩形,按照市政管线类型分为单舱、双舱和三舱三种断面形式。”于洪丽说,根据入廊管线的种类以及管径大小设计了32个尺寸不同的断面,为空港经济开发区综合管廊的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综合管廊长度为92.22公里,缆线管廊长度为355.10公里。综合管廊中三舱断面形式管廊长11.94公里,两舱断面形式管廊长64.76公里,单舱断面形式管廊长15.52公里。“整个管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隧道,各种管线贯穿其中,人可以在管廊内行走。”于洪丽说。
据介绍,到2030年,长春新区将力争累计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超过200公里,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地下综合管廊逐步形成规模。有专家认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综合地探索智慧型城市管理体系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还可以增加更优质的公共产品供给,对于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区域形象、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记者 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