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glish  |
申请入会 |注册 |登录

环翠区老旧小区改造管线推进创城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4年7月21日 | 来源:威海新闻网

近日,在鲸园街道办事处北门外社区开面馆的李向前发现了一件“怪事”——盘踞在小区和道路上空的“蜘蛛网”,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了,小区面貌因此焕然一新。这件“怪事”不仅让在这里做了7年生意的李向前非常满意,住在这里的老居民更是心里乐开了花。

北门外社区是地地道道的老小区,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各种网线电线盘旋于空中,纵横交错。从居民家里出来的各种线路因为没有支撑点,像麻花一样捆绑在一起,悬浮在半空中,看得人眼花缭乱,偌大的一个小区满眼都是“蜘蛛网”。

能不能让“蜘蛛网”全部入地,彻底解放小区上空?今年6月份,在环翠区相关部门的督导下,鲸园街道办事处迅速协调有关管线和施工单位,一场消灭蜘蛛网的战役在这个拥有35年历史的小区悄悄打响。

还小区一个“清亮”环境

717下午,顶着32度高温,施工人员正在安装最后一栋楼的室外线路扣板,不远处,北门外社区居委会主任丛翠霞也在施工现场监工。

今年3月份,46岁的丛翠霞从花园社区调入北门外这个历史最悠久、遗留问题最多的大世界社区。上任伊始,她就接到了一件棘手的任务——处理小区内乱拉管线问题。

接到任务后的几天,丛翠霞每天都在小区内“转悠”:电线、网线、监控线等各种管线在空中自由穿梭;居民房里的老化线路四处露头,有的甚至直接在住户阳台和窗前穿过;面对一股股“麻花”,居民早已分不清哪根是电线,哪根是通信电缆……天长日久,满眼的“蜘蛛网”成了大家心中的负担。

说干就干。为了让大家了解情况,丛翠霞和居委会所有工作人员将通知贴到了每栋楼的每个楼宇门上。结果第二天,所有通知竟然都“不翼而飞”。知道这项工作难开展,但丛翠霞却没想到这么困难。

只有转变思路,才能解决问题。为此,丛翠霞联合社区内的协管员、楼长每天走家串户做工作,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去,一次不开门就去第二次。“社区内的住户90%以上是外地人,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联系通知住户。北门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邹晓霞说,只要有一户不同意,整栋楼的线路改造就不能动工,所以,她们几个人经常到晚上七八点还在楼下逮人

租户混乱,现任住户不肯出150元材料费,个别老顽固拒绝管线穿墙落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临时租户时时紧锁大门……

一遍遍地解释,一趟趟上门,一个个问题也迎刃而解。终于,在丛翠霞和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第一栋楼的管线改造工作正式开工。

将空中管线“打包”入地

电线、网线、监控线、水管线……很快,各个施工队伍“入驻”小区,管线改造工程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将墙面上的管线进行整理,归入扣板内通过地下再连接到每家的草厦子里,实现线路“隐身”。

扫清“蜘蛛网”,最高兴的莫过于社区里的老住户。今年66岁的邹爱萍在北门外社区住了35年,生活上越来越习惯,可一遇到下雨天,社区内的各种电线经常会冒火星,还是让她担惊受怕。所以,一听到社区要改造管线,她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小区一下子清亮了不少,没想到住了几十年的老小区还能这么美观。”66岁的邹爱萍兴奋地说,从此以后,头顶蜘蛛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从第1栋到第23栋,施工虽然轰轰烈烈,但每家每户的生活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所有的管线改造都是由社区直接与相关管线部门联系施工,免去了住户跑腿的烦恼。

“多亏了办事处和区里的支持,给我们协调了施工队伍,所以才这么顺利。”丛翠霞说,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各管线单位都特别配合。

之所以形成如此顺畅的工作机制,得益于环翠区采取的“办事处——村居——网格”三级环境综合治理队伍。针对北门外社区的情况,环翠区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协调有关管线单位、施工单位,为管线改造提供了最便利的施工条件。

如今,北门外社区23栋楼已全部完成管线下地施工,正在对墙面上的管线进行整理,整个改造工程接近尾声。

为让更多居民得实惠,鲸园街道办事处计划扩大改造范围,对其他15个社区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共统计出800余栋需要进行管线改造的单元楼。目前,办事处计划组织多支队伍,在几个社区内同时进行施工,尽快改善老旧小区的管线问题。

“北门外社区人口密集,不适合进行全面的老旧小区改造,所以我们攻坚克难,先对最棘手的区域进行清理。”环翠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创城主战场,环翠区根据各个社区的情况,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wives cheat link reasons people cheat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