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glish  |
申请入会 |注册 |登录

山东青州市坚持节水优先 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7年3月22日 |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

青州市坚持节水优先,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缓解水资源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道路硬化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520%。在城市道路改造中,选用优质环保路面材料,减少地表水污染,建设地表水调蓄系统,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2016年,青州市入选全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有关部门科学规划,迅速行动,一大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相继开工。

在青州市的海绵型道路——旗城西路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新修建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  混凝土和透水砖铺设,大幅提高了道路对雨水的渗滞能力。

与传统方式修建的道路相比,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雨水的快排、直排,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

山东鼎诺工程公司副经理潘景盛:“现在的这个透水型的从基础往上就是石子和透水混凝土,以及透水砖,都是透水性的材料。现在的小雨可以全部的吸纳,雨直接都透到地下,它不会对路面造成伤害。”

此外,新修建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均高于两侧绿化带,这一细节上的变化,也体现了海绵城市设计的理念。

山东鼎诺工程公司副经理潘景盛:“如果要是水大的时候,这水就通过横坡就流入到绿化带系统里边,绿化带在里边每隔一段距离也设置节水墙,如果雨再大的时候,还通过绿化带内的溢流井溢流到市政管网里边去。

不只道路设计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在青州市确定的18.8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新开工建设的广场、小区、公园绿地等项目将广泛采用这些新技术。

试点实施过程中,青州市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进一步减轻城市洪涝和排水系统压力,改善和修复城市水环境。(李子君)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