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一早, 全省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参观、 考察了济南市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工作建设。记者从济南市市政公用局了解到, 目前省城在全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基础上, 也在投巨资大力建设综合管廊工程。 其中, 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已于2013年6月实现主体完工, 工业北路快速路改造及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初步确定。 工程建设范围西起电建路向东至东绕城, 全长为22公里, 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长的地下综合管廊。
有望告别 “马路拉链”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节省投资, 管线施工不再需要反复刨掘, 对推动经济发展、 保障城市安全、 提升城市形象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济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记者了解到, 目前工业北路快速路改造及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初步确定。 工程建设范围西起电建路向东至东绕城, 全长为22 公里, 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长的地下综合管廊。
近年来, 济南把加强地下管廊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 从2001年建设泉城路首个地下综合管廊后,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还陆续实施了奥体片区、 旅游北路、 二环西路管廊工程建设, 合计15 . 35公里。2001年, 济南市在泉城路两侧的人行道下修建了济南市第一条地下综合管沟, 将排水、 电力、 供水、 供热、 供气系统全部纳入管沟内, 全长1 . 24公里。 建成12年间, 保证了各类管线的正常运行, 从未因地下管线的改造而进行道路刨掘。 2013年曾对泉城路进行交警信号提升, 管线就是从综合管廊中布设的, 没有进行道路开挖。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一条条改造完成的 “城市经络和血脉” , 泉城将彻底告别 “马路拉链”等城市病, 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每公里建设费用5700万
目前, 济南市根据市政管线的运行特点和管理模式, 充分吸收国内外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正在起草研究全市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办法, 切实加强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营维护, 并成立了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 负责城市综合管廊的统一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 济南市还投资建设综合管廊信息系统2个, 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的实时监测采集, 指标的实时采集, 并快速发现管线的异常情况,避免供水、 供热管网爆管或电缆发热起火等事件的发生。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分析以往建设经验能够发现, 虽然综合管廊一次投资较大, 但由于综合管廊具有承载能力强、 服务水平高、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减少城市道路开挖、 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延长市政管线寿命、 节约地下空间资源、 预留发展空间、 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等突出优点,一次与直埋管线建设方式相比, 总体成本更为划算。
以二环西路为例, 采取直埋管线方式, 需要投入初期建设费用约2680万元/公里, 后期管线检修及维护、 大修及维护对交通的影响、 路面检查井及维护等还需投入合计约5980万元/公里, 总计约8660万元/公里。
但若采取地下综合管廊方式 ,仅需投入初期建设费用约5700万元/ 公里 ,可一直使用50年, 每公里综合管廊寿命期内可以节约投资约2960万元。(记者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