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需求,是城市发展的“短板”。归结起来,影响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高效运行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资料不全,导致现状不明、家底不清。多数城市的地下管网建设已走过了几十年甚至更长的历程,年代久远,加之一些地方对地下管线档案的收集和管理重视不够,使得对地下管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相当普遍。
二是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情况普遍。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标准低,难以抵御地震、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一些管网超期服役,年久失修,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三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管理投入严重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在逐年扩大,但是均为或低于世界银行标准的下限。同时,城市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运营维护的投入难以落实,不仅导致设施损耗严重、运营效率低下,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已建成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二、提升城市管网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是编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各地应抓紧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并在此基础上,统筹地下各类设施、管线布局,编制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在地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二是提高建设标准,提升运行质量和水平。当前,我国要抓紧研究制订地下空间管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等方面法规,健全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应急防灾等方面的配套规章制度。开展各类地下管线标准规范的梳理和制(修)订工作,健全地下管线标准体系。根据城市发展实际需要,适当提高地下管线建设和抗震防灾等技术标准,重要地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的上限执行。
三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构建稳定的投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束缚,是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管理的关键。在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应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在中央财政支持基础上,地方政府和管线单位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要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厘清政府与企业边界,确需政府举债的,应通过发行政府一般债券或专项债券融资解决。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试点。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完善特许经营制度,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以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全社会动员,引导各界的资金持续投入城市管网的建设,全面提升我国城市地下管网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