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网资料,提高服务效率——抚顺市自来水公司开展地下管网大普查
一个完整的供水管网资料是管网维修、更新改造等供水服务的基础,而抚顺市自来水管网已有百年多历史,随着时间更迭,自来水管网也更换了一代又一代,一些管网资料不清、资料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对供水服务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抚顺市自来水公司深刻认识到管网资料的重要性,专门成立管网运行部,完善管网信息,以最大的努力来完成相对完整的管网资料,为供水服务打造良好、坚实的基础。
成立管网部:完善管网资料,优质、高效为用户服务
“你看,这是我们最近维修时挖出的供水管线,还是日伪时期昭和8年的,这么久远的管线找不到资料是难免的,我们都不知道还有多少类似这样的管线埋在地下,正在使用。”管网运行部部长王国祥说。王国祥介绍,目前我市共有大小供水管线2000多公里,由于一些管线资料不清、与实际情况不符,在管线维修和查找供水安全隐患时带来了很大困难。维修人员找不到管线的正确位置,不仅耽误了施工进程,最主要的是会耽误居民的正常用水。
为了完善管网资料这一供水服务的最基本信息,市自来水公司在总经理李永芳的带领下,注重细节管理,突出工作重点,把为用户服务、让用户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于去年4月专门成立了管网运行部,专项做好管网资料的完善工作。王国祥说:现在管网运行,特别是管网资料的普查和完善正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进行,公司调配人员组成5个普查组,每天都要在各自的区域普查5到10公里路程的管网,并及时修改图纸。”
管网普查:为供水服务提供可靠依据,为管网维修改造打下坚实基础
近一段时间,市民不难发现,在一些地区自来水管网维修改造的过程中,停水的时间短了,停水的范围小了。这离不开管网运行部的普查工作,是他们冒着严寒,顶着酷暑,用双脚一步步普查出地下管网的正确位置,将管网运行图一点点完善,才能让维修人员准确查找管网漏点,节省维修时间。
5月28日,记者随一组管网普查员来到市自来水公司和泰分公司南花园所负责供水维修的区域,普查人员正用设备探测地下管网。按照现有资料,普查人员找到一处上水井,将井盖撬开,找到供水阀门。普查员邵勇说:“我们要将所有的供水阀门等构筑物及供水管线的连接情况,利用栓点等定位形式准确体现在供水管网图纸上。这样在日后供水抢修及改造等供水服务中能有效节省时间,减少停水范围。”
确认阀门无误后,普查员拿出量尺,测量出井盖到附近建筑物的距离。邵勇说:“我们要量出两点建筑物井盖的距离,做固定栓点,确定上水井的位置,这样即使多年以后这处上水井因为重新修路被掩埋,维修人员也能够准确地找到这处上水井的位置。街区道路采用固定栓点的方法,市政主要干道则用GPS定位。”登记好数据后,普查员利用管线仪对该处上水井地下管线进行巡线检查,看与现有资料核实是否相符,不符的便会在图纸上标注出来。
以老带新:促进经验交流,锻炼年轻队伍,培养优秀基层人才
如果遇到管线资料不清的情况怎么办?记者发现,每组管网普查人员都有一至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说:“以前没有电脑设备,这些老员工的大脑就是我们的电脑,每处管网结构是怎样的,哪里有上水井,都深深刻在他们脑害中。”年轻队员感叹:“有时候我们遇到资料不清的情况,找不到楼前阀门所在位置,我们组的老师傅李培昌、袁存富就会凭着他的记忆,带我们准确地找到上水井,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不得不佩服。”
除老员工外,普查组的其他员工平均年龄在32岁,相对比较年轻。王国祥说:“公司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就是想通过老员工带动新员工,传授丰富的工作经验,锻炼年轻员工吃苦耐劳精神,从基层做起,培养优秀人才,做好新老员工的交接工作。”
“通过管网普查工作,年轻员工的确得到了锻炼。”普查员邵勇说:“每天我们早上8点半准时开展普查工作,我们很多员工都有各自的工作,在不耽误基础工作的同时完成当天管网的普查工作。夏天到了,这几天持续高温,我们组的刘晓东昨天(5月31日)就中暑了,今天(6月1日)一早还是坚持来到普查地点,跟我们一起完成当天的普查工作,今天我们又完成了8公里的管网普查。”
管网普查工作要求普查员细致、认真、有耐心,一步一步地测量管线位置,一点一点地修改管网图纸。正是这些普查员的努力,让管网资料一天天接近完善,让管网维修改造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供水服务质量,保障供水,提升公司形象。管网运行部预计,完成相对完整而准确的管网资料要花费1年半时间。(记者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