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预计检测管线总长度约194.3公里,包括老城区早期的一些雨污合流管。”市排水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市区道路地下各类管线很多,污水管网相当复杂,根据前期调查,凡是直径在200厘米以上的管道,都在此次普查之列。
“从更换统一标志的窨井盖,到采集相关数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时间。”该负责人表示,按每30米一个窨井盖计算,需要更换的井盖达6000多个,“刚更换的窨井盖上,有我们单位的标志和维修举报电话,方便市民应急之需。”
摸清管线脉络
便于编制规划
由于不同年代、不同部门、不同业主、不同建设标准等历史原因,泉州城市地下污水管网的详细埋设情况、基础数据资料等信息,目前仍无法准确掌握,造成地下污水管网管理稍显混乱,无法进行科学、系统的专项规划,无法对污水设施进行规范管理。今后,通过地下管线探测、疏通和内窥检测,能提供各管线的具体位置、标高、内部结构情况等详细资料,便于管理部门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同时,由于缺少地下污水管网的详细资料和健康状况,各类污水接入、道路建设工程往往不清楚建设区域污水管线的埋设情况,在进行大面积路面开挖等施工时,存在挖断市政污水管线的风险,影响片区污水排放,造成水环境污染;还可能引起路面塌陷,形成“天坑”,引发安全事故。
本次全面调查完成后,市排水中心可将调查范围内的污水管线具体位置、标高等详细资料提供给排污接入、道路建设工程申请单位,可以防止管线事故的发生,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
发生管线事故
及时提供位置
在日常管理中,各类管线事故的发生在所难免。本次全面管线普查后,将能及时提供事故区域污水管线的具体位置、标高等详细资料,有利于部门对管线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在管线安全监察工作科学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该工程将为泉州市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系统应急预案提供基础数据,对城市水环境保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外,通过对地下管线的详细探测、疏通、内窥检测及建立管网数据库,也能为日常城市污水管网的养护和维修提供有效依据,节约管网日常养护的开支。
发现管网病症
对症下药修复
通过对城市污水管网进行清疏及内窥检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目前城市污水管网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选用相应的修复改造方法,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城市污水管网发生沉管、污水满溢、道路坍塌等事故。
本次城市污水管网普查成果,最终将建成管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中心市区污水管网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