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glish  |
申请入会 |注册 |登录

百岁管道退役带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年5月28日 | 来源:广东建设报(广州)

近日,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六渡桥一段长约200米的供水管道退出运行。值得一提的是,这段管道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宣统元年(1909年)通水,运行至今已106年,其服役期间鲜有问题出现。

巧合的是,在媒体报道此新闻一年前的同一天,李克强总理到内蒙古赤峰市德润污水处理厂在建项目工地视察时,就形象地谈到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他说,我们的城市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短板。“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百年大计。

这起百岁管道退役个例,似乎正好佐证城市建设地下管道设施工程的“面子”和“里子”,由此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和追问。一段管道从清朝使用至今,且服役期间鲜有问题出现,相对如今一些地方频繁“开膛破肚”维修重建的城市建设地下管道设施工程,这差距在哪里?是技术问题还是制度问题?

首先来说,技术上应该是无可比性的。从使用的材料来说,那个时候的工艺很简单,也就是普通的铸铁,与眼下各种各样的新型管道材料相比,无论从材质本身,还是制作工艺有着天壤之别。技术的差距,材料的差距,缘何会有了安全使用性能的优势?

其次来看,制度严明上也非能一比。帝王体制下对官员任用管理虽也严格,但处罚措施上“告老还乡”往往都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处理方式,相对于如今对贪腐官员的处理,轻则身陷囹圄,失去自由,重则会失了卿卿性命,这一点上也是无可比性的。

从百岁管道光荣退役,到眼下一些城市建设地下管道设施工程的负面新闻不胜枚举,似乎又回到了我们的题中之义“面子”和“里子”。也许正是由于我们一些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缺乏责任心或是监管措施不到位,让城市建设地下管道设施工程没“里子”,才相比一段百岁管道使用质量相形见拙没“面子”。

其实,要想挽回些“面子”也不难,不妨把“百岁管道”留作反腐防贪的活教材,让那些“豆腐渣”工程很好地吸取教训,在以后一些城市地下管道工程施工建设中,更好地夯实“里子”,当“城市良心”踏实了,才能更好地撑起一些城市的“面子”。 张友江

 


women cheat on men I cheated on my boyfriend women who cheat on their husbands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