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glish  |
申请入会 |注册 |登录

威海地下管线信息共享让城市告别“马路拉链”

发布时间:2015年4月16日 | 来源:威海日报

智慧管网,让城市告别“马路拉链”

刚建好的道路又被挖开,填埋没多久,又见施工队……市区几年前经常出现的这种情况,被人们戏称为“马路拉链”。然而,随着近年来威海智慧管网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完善,“马路拉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摸清管线家底,共6大类13931公里

“大红色代表电力管线、深绿色代表电信管线、粉红色代表燃气管道……”昨日,在市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打开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告诉记者。平台地图上各色地下管线交错纵横,密密麻麻。随便选取一个位置放大,各种管线的具体位置、填埋深度以及管线间的距离等情况都清晰可见。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作城市的“生命线”。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地下管网数量日益增多,由于大多数管网属于独立管理,缺乏协同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时常发生因为施工不当导致地下管线被挖断、挖破的现象,给各类管网管理维护带来不便。

为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1999年起,我市开展了两次市区地下管线普查测绘工作。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运行了威海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涵盖城区9619公里地下管线分布,并与电子政务平台”“数字威海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联网,可为200多家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2014年,中心城区实施了智慧城建档案项目,按照市域一体、统一架构、信息共享的思路,将威海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升级改造为威海市智慧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升级后的平台涵盖乳山市、荣成市,实现了全市城区地下管线测绘全覆盖。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6大类20多个小类共13931公里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运行情况全都可以在平台内查询到,看不见的地下管网变成可视化的数据信息,彻实摸清了全市地下管线家底。同时,我市还建设了地下空间三维管理信息平台,打开这个平台,地下管网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分布,更直观,更准确。

线上信息共享 地下工程有据可查

“在昆明路地下,除了供暖管道,还有供水、燃气、电力等管道,各条管道相距较近,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今年,威海热电集团计划对昆明路的供热管道进行更换和维修,施工前,工作人员首先打开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认真查看道路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以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既有地下管网时,需要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多部门联合会签等多个环节,耗时较长。“如今,各管线单位都是信息共享平台的用户,有破土工程时,都可登录该系统查询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为安全施工提供依据。”市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在事故抢修过程中,更能显示出平台的作用。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举例说:“如果某段管道出现事故,可以从平台上快速调取信息,找出该段管线的几处阀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既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小道路破挖面积。”

为保证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施工单位对地下管线更新后,会将最新信息反馈到信息平台。“该平台还具备分析预警功能,如管线间距离不规范,系统会自动显示,提示施工单位及时整改,保障管线安全运行。”该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从2011年至2015年,除了市区道路外,中心城区还连续实施了旧生活区地下管线普查测绘工程,目前已完成65个生活小区普查工作,其中45个小区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已经上线

cheater click why husbands cheat
i cheated my husband my husband cheated now what i found out my husband cheated on me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