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带朋友坐船游民歌湖,看到的景是美的,闻到的气味却是臭的”“有的内河完全成了污水排放通道”……市民孙女士曾致电本报反映。在沙江河、民歌湖、竹排江等地,我市部分内河在建桥、植绿、蓄水等“硬环境”方面得到了综合提升,但内河的截污治污、水质改善、生态休闲设施等“软环境”仍较为滞后,许多市民希望内河整治标本兼治,别让亮丽的风景褪了颜色。
建设部门表示,今年,南宁市将围绕“八大流域污水连通,三塘、五象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道路污水管网配套,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目标,开展合计397公里的污水管网项目。随着截污治污工作的开展,南宁市内河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
现状1
竹排江 生活污水直排入江
4月8日下午,在民歌湖,湖岸两旁花草相映,树木郁郁葱葱,一派盎然生机。花草树木与酒吧街倒映在湖水中,与远处的会展中心相呼应,散发着无限魅力。
今年2月起,重新蓄水的民歌湖水质有所好转。与一个多月前相比,市民漫步湖边已经闻不到明显的臭味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让民歌湖去黑除臭,环境也变得这么美,真是不可思议,老百姓可高兴了!”春日暖阳下,在民歌湖广场翩翩起舞、健身锻炼的“老南宁”方常林笑容满面。
民歌湖与竹排江相连通,沿着竹排江一路走去,只见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景观石、景观小品的设置让沿线景致更靓丽。
居住在附近的竹江景苑小区的杨女士坦言,经过整治,竹排江种花、植绿,进行景观打造,“硬环境”有了明显提升。整治前的竹排江,留给她的印象是“脏乱差”,“河道全是垃圾,老远就能闻到臭味”。整治后,垃圾不见了,水清了,绿树也多了,还增添了不少健身设施。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经过综合整治后的民歌湖、竹排江已成为南宁市民新的休闲景点之一,同时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水质,提高周边市民的生活质量。市民孙女士说:“今年1月,我带朋友坐船游民歌湖,看到的景是美的,闻到的气味却是臭的。”记者沿着民歌湖竹排江一路走访看到,在竹排江茶花园上游的河段,生活污水直排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污水导致河底淤泥堆积,经常有淤泥发酵翻涌的现象,水质又黑又臭。而茶花园下游河段,水质环境则大有改观。
现状2
沙江河 “开心农场”包围内河
4月8日中午,在位于南梧大道上的沙江桥:河道两岸种满了各种蔬菜,狭长的河道被烂泥包围;桥底一个污水口有污水不断涌出,腥臭味扑鼻而来,河水发黑并漂浮着许多垃圾。“这里的水很臭,不过正好可以拿来当肥料,便于种菜。”正在管理“菜地”的李阿姨说,种的菜是自己吃的,没有拿去卖。
“沙江河是我市北郊的一条自然河,上接罗伞岭水库,下接竹排冲,总长8.7公里。外环路以下河段村庄、学校、工厂混杂,两岸临时建筑侵占河道,加上长期不进行清淤疏浚,河道的水面不断缩小。”兴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城区下大力气对沙江河水环境进行整治,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拆除建在河边的污染严重的制造工业企业等。
沙江河属竹排江上游支流,流域范围处于南宁市城乡结合部。多年来,由于河道范围内建筑物随意搭建,侵占河道,造成行洪不畅,雨季来临时易发生内涝。同时,两岸缺乏污水收集管网,生产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水体受到污染。
“天气热时这里的腥臭味很重,晚上睡觉我都不敢开窗。”河边一家汽修店的员工抱怨。之所以会出现如今这种状况,是因为以前没有统一的垃圾堆积地和处理手段,这里的居民将生活垃圾大量倾倒入河中所致。
现状3
二坑溪 部分水体呈现黑色
4月8日13时许,在沿溪路看到,此时的二坑溪水位很低,水呈墨绿色,水面上漂浮着青苔,走近还是可以闻到臭味。在一旁打牌的两位老人说以前这里臭气熏天,他们都不敢来这里游玩,经过政府整治后,这里的状况有了改善。
往下游走,在北济路桥上,这里的水质浑浊,有部分水体为黑色,淤泥堆积很多并漂浮着一些垃圾,但在桥上没有闻到臭味。沿着西关路走,这里的水质明显变好,靠近河床也无臭味,但还是有很多长满青苔的污泥和一些生活垃圾。
二坑溪周边总体面貌大为改观,两岸都进行了绿化美化,并建设了多个休闲广场,为市民健身、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以前住在这里一天到晚都闻着臭水沟的气味,吃饭的时候都要关起门窗才能吃得下。”市民李阿姨说,政府治理二坑溪后,建设了漂亮的生活休闲区,环境改善后,她们不再需要关门窗吃饭,还可以到这里来散步。很多市民表示,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尽快整治改造好二坑溪,彻底解决二坑溪污水污染邕江的问题。
行动
18条内河已有11条开工治理
部分内河的“硬环境”提升明显,而截污治污、水质改善、生态休闲设施等“软环境”仍较为滞后。
例如竹排江在上下游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上游段水质污染较重,而下游段水质较好。针对这一情况,南宁市城市内河管理处表示,目前,南湖—竹排江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汇春路蓄水闸至茶花园桥段已完成,但由于上游整治尚未完成,竹排江两岸生活、工业废水仍有部分排放至河道内,导致下游河道及民歌湖河床逐渐淤积抬高,使河道行洪蓄洪面积缩小,影响防洪安全,对民歌湖水质的保持也产生了副作用。
竹排江整治的内容包括截污、绿化以及周边景观的建设,从高峰林场开始竹排江一路向南穿过大半个市区,最后汇入邕江,长度约35公里,目前完成整治的6公里仅为全长的六分之一左右。按照逐步推进的整治原则,下一步的建设包括沙江河、茅桥湖以及那考河支流。随着整治工作的推进,竹排江的水质状况将有所好转。
如何让内河整治标本兼治?为进一步加强内河整治效果,南宁市积极开展内河全流域治理工作,目前全市18条内河已有11条开工建设。建成区范围内启动全流域治理的内河有朝阳溪、二坑溪、心圩江、可利江、竹排江,配合全市截污治污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内河水环境整治工作步伐。
此外,建设部门表示,今年南宁市将围绕“八大流域污水连通,三塘、五象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道路污水管网配套,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目标,开展合计397公里的污水管网项目。随着截污治污工作的开展,南宁市内河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
进展
朝阳溪整治有新进展
朝阳溪是开展全流域治理工作的内河之一。4月8日11时许,在万秀村师公桥,桥下便是朝阳溪。只见桥底两三米宽的河道乱石成堆,混杂着各种生活垃圾,色如黑墨的河水缓缓流淌,臭味难闻。但让周边居民欣喜的是,该段内河正在治理当中:目前桥底一段近130米的河道已经填平并完成了硬化,在附近并未闻到明显臭味。
沿着硬化好的河道上行,两台挖掘机正在作业,将一旁的泥土填进发黑的臭水中。“我们在进行综合治理,填完土后,埋设一条直径1.5米的污水管,将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入管,以后污水就不会乱排了。”在施工现场,施工方负责人石志星说,在治理前,这里两岸民房的窗口均不打开,溪旁的地里还种有不少蔬菜。
朝阳溪上游南宁市重型机械厂至南宁二十八中河段有数量较多的合流管沟排入,严重影响朝阳溪水质和两岸的居住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河道日益被侵占,又没有及时清淤,使朝阳溪防洪排涝能力大大降低。据石志星介绍,该段内河的整治长度为1100米,目前已经完成近700米的施工,其中右边河道的片石挡墙已经建成,左边河道的片石挡墙还剩约300米,目前他们正在加大施工力度,力争早日完工。该段治理完毕后,将会在两岸进行绿化美化,打造成一个小游园,为市民健身、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随后,在师公桥的另一端记者看到另一番景象:花红柳绿,景色宜人——在经过改造后的野石园广场,朝阳溪被修成了暗渠,上面栽上绿树,建设成为城市休闲景观区,市民在广场里休闲纳凉,悠然自得。
已经开工建设的竹排江上游那考江项目也采取了内河全流域治理理念,其中项目将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采取深度处理,出水主要指标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处理后的尾水经生态净化后排入拟建河道,作为补水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