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南二环西延(西二环—跨南水北调桥);新增和替代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170个以上的老旧小区供热二次管网和换热站更新改造;三环内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年底前全部外迁……昨日,记者从石家庄建设部门获悉,今年,省会建设部门将重点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专项行动、供热保障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行业服务管理等工作。
打造新客站视野新亮点
今年,省会将继续抓好新客站片区建设,其中,主要包括“一街一轴”两侧区域。包括集中收储新胜利大街(中星路—南二环)和东广场绿轴两侧(利射南路—汇华路)土地,并开发建设,打造新客站视野新亮点。
同时,继续推进和完善新客站区域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续建新客站西广场、新胜利大街(南二环——槐安路)、东广场绿轴地下空间、南二环立交西北角匝道等工程。
推进城市主干路网拓展升级
今年,省会将启动南二环西延(西二环—跨南水北调桥)、南二环东延(东二环——东三环)、和平路高架(西二环——中华北大街)、槐安路匝道完善(红旗大街-友谊大街)、裕华路西延(苑东街——环城水系西)等工程。
同时,将继续实施打通主城区断头路、完善新建保障房周边配套路工程。主要包括续建建设大街(南栗明渠-南三环)、仓丰路(货场大街-裕翔街)、体育大街南延(南二环-308国道)等工程。
此外,根据拆迁及项目进展,逐步实施天山大街北延(松花江道——石黄高速)、兆通南路(东北二环——东三环)、槐河道(天丰街—太行北大街)等路网工程。
-完成170个老旧小区二次管网和换热站升级改造
今年,省会将继续加强热源建设,推广应用燃气、地热、工业余热、分布式能源等新热源,推进废热利用项目开工建设,统筹谋划安排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热源项目,调峰炉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和替代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170个以上的老旧小区供热二次管网和换热站更新改造,15年以上老旧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全部完成。
同时,将鹿泉、藁城、栾城区纳入市区供热规划。加快西柏坡、上安电厂废热利用项目推进;积极推动热电二厂南厂、热电三厂供热替代,改进区域调峰炉建设,推行电供热、煤粉锅炉供热等新型环保供热方式。
此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理顺供热管理体制,将供热行政事务管理下移到区,逐步将市区所有热交换站管理移交供热企业直管;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新建建筑必须同步安装计量装置,交付使用后实行计量收费。制定2015年采暖季落实计量收费方案,努力完成省政府既定目标任务;根据省供热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修订和完善《石家庄市供热用热管理条例》,完善配套文件。
每个县建成1个占地10公顷以上的综合性公园
今年县城建设重点实施“1131工程”,即每个县谋划启动1个集文化、体育、市民服务于一体的市民活动中心,建成1个占地10公顷以上的综合性公园、3条以上绿化精品道路,建成1个特色风貌街区,全力打造“净、绿、亮、美”的生态新县城。
同时,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落实农村住房保障政策,对困难家庭的危房进行改造,把各级财政补助资金落实到户。加强危房改造建设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范标准。推进省政府确定的我市16个镇(乡)污水处理厂建设,按省统一要求,力争今年全部建成。广泛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
三环内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年底前外迁
深化施工扬尘治理,严格执行15条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重大危险源专项整治和风险防控,推行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确保所有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扬尘实现市规定的“六个100%”的目标。
同时,加大力度落实市政府三环内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外迁安排部署,年底前全部完成外迁任务(记者李春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