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glish  |
申请入会 |注册 |登录

苏州市多头管理地下管线 管线综合协调管理缺位

发布时间:2015年1月27日 | 来源:苏州日报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重复开挖”“马路拉链等现象成为生命线最致命的打击。

谁在挖?哪条线挖得最多?哪些开挖可以在今后避免?市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对去年的开挖申请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

起底

18种管线连着大民生管线管理各自为政

苏州市地下管线有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6大类型共18种管线,其中移动、联通、广电三家采用的是共通管道,其余管线则是各自为政,管道线路十分密集。据统计,仅200多条市管道路下面就有管线近5500公里,平均1公里道路下面埋设了大约2公里的管线。

2007年起,市地下管线管理所分阶段地开展了市管道路地下管线的普查,截至去年已基本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并建立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一哪一类开挖挖得最多、最长?

开挖长度三成为燃气老旧管网故障多

2014年,市地下管线管理所共收到各类管线建设(挖掘)申请304件,其中发放行政许可证249件。

去年,燃气管线建设申请为39件,仅次于自来水管线的61件,但其开挖长度为5738米,占到全部开挖管线的30%,远远高于自来水管线3992米的建设长度。

市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分析,经过十年努力,到20146月,苏州管道天然气置换工程完成最后一批用户的置换工作。作为市政府多年来的重大民生项目,天然气置换工程涵盖整个姑苏区及高新区、园区、吴中区部分区域,总计用户24.6万余户。而去年是我市天然气置换的收官之年,市燃气集团按计划实施了多条道路的燃气管线更新项目。

同时,为了保证天然气置换顺利进行,燃气部门还加快了老旧管网的更新。尤其是古城区地下管网由于建成时间较长,故障发生数量较其他几个区域多。

数据二谁申请开挖最频繁?

古城内最厉害沿街单位和商户申请量占六成

从区域来说,去年来自古城内的管线建设申请有97件,建设长度达6736米,涉及开挖路面面积3760平方米;从时间来说,7—8月份是建设高峰;从申请对象来说,去年来自沿街的企事业单位和商户的申请有144件,占到总申请件的六成,涉及路面开挖5251米。

市地下管线管理所所长王香治解释,与集中的管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沿街的企事业单位和商户的开挖算是散户,开挖面积小,但是开挖次数多。为了引导这些散户统筹安排管线建设任务,每年年初,我市会向各管线权属单位通报新一年的道路大修计划,同时要求各管线权属单位根据大修计划,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管网更新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排定并上报全年大型管线建设计划。一方面,根据《苏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通过行政许可审批手段对新建、大修道路管线建设进行限制,另一方面,通过各项措施鼓励权属单位配合道路大修同步实施管线建设。

据统计,通过这样的计划管理,去年,有3700米管线建设与道路施工同步实施,避免重复挖掘路面2500余平方米;另外,还有32件挖掘申请实施了多类管线同步建设,涉及管线开挖量1300米。

思考

数据采集与现状有脱节

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目前,2015年的市区道路建设计划已在排定中。但是,这样的计划依旧不能避免道路被频繁开挖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苏州市涉及地下管线综合协调管理的市级部门主要有住建局、规划局和市容市政局。住建局负责管线的建设许可,规划局负责管线的规划,市容市政局负责管线开挖道路的管理,其中,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所隶属于市容市政管理局,管理范围仅限于姑苏区内的市管道路。由于一定程度上存在多头管理和职责不明问题,导致我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执法会出现脱节情况,无法形成管理合力,难以实现城市地下管线的整体规划和有序管理。而县级市、区多数还没有明确的地下管线管理部门,管线综合协调管理缺位的现象往往更加严重。

我市基本完成了市管道路的地下管线数据采集任务,但对于我市复杂的地下管线的现状来说,这些资料远不够完善。而各县市、区管线权属单位信息化建设步调不一,标准相异,无法统筹各种数据源,数据库之间未真正实现成果共享,没有发挥应有的数据价值。

另外,从法律法规上来讲,目前我市的相关法规难以更好的统筹协调,新问题层出不穷,难以适应新的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形势,造成执法力度不大、依据不足。

建议

打造智慧网络体系

鼓励民营资本参与

针对目前我市地下管线现状和管理情况,在刚刚结束的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致公党苏州市委专门围绕这些问题作了大会发言,提出了相关建议。

建议提出,首先要加强法规建设,完善管线的法治化管理,将地下管线管理列入地方性法规立法的计划。同时要从市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理顺地下管线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市、区两级政府和各部门管理职责,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

从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建议提出要打造智慧网络体系。从全市层面进行一次地下综合管线数据的全面普查,建立标准统一的综合管线数据库。同时借助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造全市统一的地下管线协同管理网络平台。

致公党苏州市委建议结合新城区建设、旧城改造和道路建设,特别是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设置管廊设施,大大降低管廊建设的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管廊管理和使用办法,积极鼓励社会民营资本参与运营建设,提高地下管网的建设和运行效率。(记者蒋丽英)

 

free spyware for android top free android spy apps spy app phone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