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 English  |
申请入会 |注册 |登录

管道天然气助推遵义“蓝天工程“ 代原煤燃烧

发布时间:2015年1月9日 | 来源:遵义在线

过去,酿酒等企业每天要用去近20万吨原煤;如今,每天40万立方米天然气已将其替代。替代的不仅仅是煤炭的使用量,最大的环保效益在于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9600多吨、减少烟尘排放2万余吨、减少炉灰13000多吨,有效改善了仁怀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

市环保局有关人士昨天指出,这仅仅是管道天然气去年9月通往仁怀后的数据,如果全年均使用天然气,减排的效果更好,遵义实施的管道天然气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蓝天工程的建设,人们呼吸的空气更洁净了。

城区率先用上天然气

早在2005年,贵州燃气集团遵义燃气公司等开始向城区供气。起初的用户仅仅是出租汽车、公交车。随着该公司天然气管道的逐渐建成和完善,天然气用户扩展到了企业、小区。

此后,利用国家中卫天然气运输管道通过我市的机遇,市政府编制完成了《遵义市天然气利用总体规划》,鼓励引导企业加快天然气管道、液化气管网和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等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并开工建设了遵义市高压环网。

目前,中心城区已敷设天然气管网120多公里,签约用户13万余户,开通用户4万余户,全市清洁能源使用率从2011年的63.4%提高到2013年的67.5%2014年,这一数据又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天义厂、遵义卷烟厂、雪花啤酒厂、董酒厂等企业实施了煤改气,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施煤改气工作以来,共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70多台,年减少燃用原煤量10万余吨。

管道天然气铺向仁怀

目前,中心城区的天然气主要是民用。其实,企业才是用气大户,如果他们用上了天然气,对减少环境污染起到的作用最大。贵州燃气集团遵义公司总经理黄承洪如此说。

遵义区域内,使用锅炉最多的是仁怀,那里有着众多的白酒生产企业。2011年,贵州燃气集团开始在当地建设天然气储配站,到目前为止,共建成4个总计达126万立方米储配站。然而,即使是储配站满负荷存气,这些从外地用槽车拉来的天然气,也仅仅能保证仁怀部分企业使用三四天,根本不能满足当地企业和居民用户的需求。

20137月,全省第一条天然气支线管道在遵义启动。起于遵义县三岔镇,止于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全长近120公里的这条天然气管道总投资近5亿元。

这项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副市长敖鸿、市政协原秘书长许志远等分别担任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工程从2014年元月动工后,仅仅用了9个月便全线贯通并投入使用。副市长敖鸿指出,遵义至仁怀天然气支线管道的开通,标志着我市新能源的使用进入了新阶段,对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创模成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遵义清洁能源发展的里程碑!

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仁怀市每天使用的管道天然气达30多万立方米,最多时达41万立方米,其用气量相当于中心城区的3倍多,减排效果明显。

如今,遵义至仁怀天然气支线向习水县延伸的项目已得到省发改委批准,今年就要动工,该项目将彻底改变赤水河沿线居民和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赤水河沿线的空气质量。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