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石化一条全长20多公里的工业引水渠,途经70多个自然村,建成投用至今54年安全环保无事故,原因何在?12月18日《中国石化报》的报道告诉人们,除了这个公司有关部门精心维护外,便是他们动员起了沿线方方面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确保了水渠的安全。这样的做法,值得各企业借鉴。
每个石化企业不一定都有引水渠,但各种管道谁也离不了。很多管道在厂外,穿越城镇乡村、崇山旷野,管道保护已经超越了企业安全生产范畴,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成为企业和社会需要共同解决的一项系统工程。确保管道安全不能由企业唱“独角戏”,而是要聚集各方面力量共同行动。
聚各方之力的核心是依法办事。国家已经颁发了管道保护法,明确了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管道保护职责,强化了管道企业在管道建设、巡护、检测、维修及安全监测等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定了管道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时的处理原则和程序,严格禁止在管道沿线从事危害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认真领会管道保护法的精神实质,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明确责任和义务,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全面排查管道保护隐患,将贯彻落实管道保护法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管道运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要及时向政府反映和汇报企业整治占压隐患的成果与新发现的占压隐患,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配合。
要积极营造管道安全保护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自觉维护管道安全的意识,调动沿线群众爱线、护线的积极性。有些地方设立免费服务热线,接受群众对违章占压管道行为的投诉与举报,并向社会公开,加大举报的奖励力度,做到奖励及时到位,应该是很有效的。
作为管道运营企业要积极融洽与地方关系。茂名石化水渠工作组常常走村串户,和村委会干部一道与村民沟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水渠沿线的许多村民也“投桃报李”,自发当起守护水渠安全的义工。企业和沿线居民共同来维护,管道的安全运行才能有切实的保障。(姚耀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