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临沂市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和信息系统科技成果鉴定暨验收会举行。会上,相关专家对临沂市地下管线的数据普查工作、建成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鉴定和验收,标志着临沂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进入使用阶段。
城市地下管线被称为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承载着城市的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原有粗放的管线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因为缺乏地下管线的数据,相关单位在施工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停水、停电等事故。一方面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城市的安全运行。所以对地下管线进行数据普查和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临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副主任英自昱表示。
其实,早在2013年4月,临沂市就编制了《临沂市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与智能化管理专项规划》项目报告书,并于同年5月经临沂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批准立项实施。2013年山东省政府审批“两区一圈一带”专项资金1000万用于临沂市相关项目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约3000万,另外2000万由市政府投资。2013年12月,临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着手实施临沂市地下管线探测普查和信息系统建设,大力配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
截至2014年10月底,临沂市综合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工作都已经完成,在对地下管线进行数据普查之后建立了各类管线数据库,实现了市区管线综合管理全覆盖。
据英自昱介绍,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临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可实现在三维场景中直观地展示和浏览管线空间特征,全面准确掌握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轻点鼠标就可以了解管线的种类、管径、长度、权属单位等详细信息,也可提供三维空间的距离、面积等参数。“通过普查数据建立起来的三维图像,可以在施工时提供给施工单位,防止盲目施工导致的停水、停电等事故。”
另外,此次地下管线普查范围是道路红线之内的管线。2015年,临沂市将扩大普查范围,开展小区内部地下管线的普查,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同时,市数管中心将根据地下管线的动态,不断更新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相关链接】
临沂单次普查面积居山东省之首
截至2014年10月底,临沂市综合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和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工作完成。据了解,此次共探查各类管线点491599个,探测供水、排水、路灯、燃气、交通控制、热力、供电、广电、通讯、弱电等26类地下管线11789.9公里。
“从2014年1月开始,我们就组织人员进行探查作业。”承担临沂市管线普查任务的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的测区是临沂市建成区,含兰山区(包括北城新区)、罗庄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河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据悉,此次普查东起联邦路,西至西外环,南起南外环,北至长春路。测区内主要道路包括南京路、北京路、解放路、金雀山路、陶然路、沂河路、工业大道、蒙山大道、通达路、滨河大道、东兴路、香港路等。实施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是截至目前山东省单次普查面积最大的城市。(王富军 闵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