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8时27分许,厦门市思明区美湖路29号味味川菜馆发生一起燃气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这距上次9月19日,嘉禾路福园公寓张爱琴小吃店燃气罐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多人受伤),仅隔67天。
连日来,不少读者打进本报“大众热线”,议论这两起重大燃气爆炸事故尽管发生在厦门,但影响很大,教训深刻,给各地敲响了安全警钟。我市虽然未发生类似的特重大事故,但有关的小事故也不少。燃气管道和燃气罐的安全问题应引起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监督管理务必做到位,防患于未然。读者建议,安监、市政、质监、消防等部门联合对全市燃气管道和燃气罐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加强城镇燃气的罐装、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落实燃气管理各项制度。同时,对使用燃气瓶的用户进行安全检查。
要杜绝燃气安全事故发生,除了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外,民众掌握正确的使用管道燃气和燃气罐方法也至关重要。因此报刊、电视等媒体,社区宣传栏应经常宣传有关如何规范使用管道燃气和燃气罐的科普知识。笔者经请教专业人士,就一些日常防范、处置措施为市民和餐饮业者支招。
要养成同时关闭两个阀门的习惯据了解,相当多的餐饮店和住户,因为嫌麻烦,每次使用完燃气后,没有关闭煤气灶开关和煤气罐阀门。专家介绍,只关闭一个阀门的做法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因为灶具与煤气罐之间有软管相连,软管的两头是两个接口,由于餐馆使用煤气量大,平时使用时免不了常拆卸、衔接接口以便搬移罐体换气,操作稍有失误,软管衔接不够牢靠的话,很容易发生燃气外泄。并不是所有的燃气灶具的阀门都那么牢靠,有些是产品本身质量就存在瑕疵,也有可能使用时间较长出现损耗,导致阀门关闭不够紧,容易发生泄漏。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燃气泄漏是因为软管被老鼠咬坏了,或者被火焰灼烧变形造成的。
安全用气有招数目前,大部分餐饮店都是使用液化气瓶经营。专业人员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可燃气体报警器,当屋内发生气体泄漏时设备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使用者采取人员疏散、强制排风、关停设备等安全措施。
如果暂时没安装报警器,餐饮店经营者可以自己调制肥皂水,倒入喷壶,在液化气瓶橡胶管接口处或可能泄漏处喷洒。如果有气体泄漏,覆盖在上面的肥皂水会冒泡。不建议通过鼻子闻的方法检测气体是否泄漏,因为这样容易出现失误。
在一些餐饮店,常见一个液化气瓶外接多根气管连接不同灶台的做法。专业人员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外接气管太多会增加泄漏的风险。如真要外接多根气管,必须安装在墙壁,以免放地面踩松了管道之间的接头。经营者用铁丝绑紧接口的方法也是非常危险的,稍一松动就会漏气。此外液化气瓶不能距离灶台太近,灶台产生火源长时间加热的话,容易让瓶罐气体膨胀,甚至发生爆炸。
因为卫生条件原因,餐饮店常常会被老鼠“光顾”,可以采取措施预防老鼠咬胶管,比如购买硬度更高的金属软管或用pvc塑料管,将燃气胶管套在其中,还可以参照空调机连接管道的包扎方法,购买一片纱窗用的不锈钢网,包裹住燃气胶管外层,再将两端扎紧。
当店内发生气体泄漏时,专业人员建议经营者先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去碰触任何电源开关、打手机、抽烟等。只要有火源出现,很可能会引发爆炸。最好的办法是把门窗打开通风后,到空旷地方打手机,找专业人员帮忙。
此外,当过路市民发现附近餐饮店可能有气体泄漏时,建议拨打报警电话求助,但不要轻易加入救援行动,这样很可能给自身带来安全隐患。正确做法是,赶紧疏散人群,千万不能围观,也不要在有气体泄漏的地方打手机、拍照等。
五大注意事项要牢记首先,使用液化气的厨房要保持良好通风,严禁在卧室内使用燃气;其次,燃气胶管应使用燃气专用耐油胶管,长度应控制在1.2米到2.0米之间,且至少每2年更换一次。再者,外出和晚间入睡前,请检查灶具开关和钢瓶角阀(管道燃气表后旋塞阀门)是否关闭。减压阀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到期或损坏请及时更换。第四,使用中若闻到液化气味道,应第一时间关闭钢瓶角阀,控制源头,并对灶具、胶管及钢瓶等进行检查。发生钢瓶泄漏时,一定要到户外安全地点拨打供气单位抢修电话或119、110求助,并开窗通风,严禁使用一切可能引起火花的电器设备,如开关电器、灯开关等,以免发生闪爆事故。第五,发现液化气泄漏失火,应立即手垫湿布或湿毛巾将角阀关闭,或用灭火器灭火后,迅速关闭角阀,灭火中千万别将钢瓶碰倒,使小火酿成大祸。(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