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年,在役管道里程增长2倍多,员工人数增长3倍多,油气销售收入增长4倍多,利润增长4倍多。创造这些喜人业绩的是年轻的西南管道公司。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刚刚成立3年的公司,是如何实现健康快速成长的?11月15日,记者采访了西南管道公司,公司提出的打好基础、练好内功、科学管理、实现健康快速成长的思路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要健康成长,
就得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2011年11月25日,集团公司正式批准组建西南管道公司。当时,筹备组仅有3名成员:一位组长、二位副组长。经过半年多紧张筹备,次年7月11日,西南管道公司在四川成都正式揭牌宣告成立。
西南管道揭牌之初,只有随业务划转过来的600多人,高管层、中层及机关管理人员还不足50人,要担起集团公司赋予的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油气管道建设协调、运营管理,以及管输油气销售业务的重任,困难不小。
面对人员少、队伍新、地理环境复杂、管道建设监管难度大,以及保安全、保运行、保投产任务繁重等困难,西南管道公司总经理常延魁有着30多年管道行业工作经验,提出“打基础、练内功、利长远”的管理思路。这一思路得到领导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公司上下很快形成共识:“公司要健康成长,就得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搭架构、建制度,夯实管理基础。本着“集约、规范、务实、高效”的管理原则,在迅速搭建起公司、分公司、站队3个层面管理架构的前提下,将基础管理重点放在体系文件和制度建设上,对原有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不合时宜的坚决废除,不完善的迅速修订,缺失的尽快制定。3年来,公司3个管理层面,先后废除150多个粗放型管理制度,修订100多个不完善制度,补充制定上百个有操作性的基础管理制度。同时,公司对现行的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科学审核和梳理,修订和完善上百个条款,使体系文件更加务实管用,更具有西南管道特色。如今,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已经覆盖西南管道的各个层面,也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员工心里。言行有规矩,工作有章程,办事有程序,事事有人管,在西南管道已经成为现实。
除隐患、定预案,夯实安全基础。针对西南地区山河多、雨水多、地质灾害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的特点,西南管道确定了“老线抓整治,新线抓整改”的隐患治理思路,花大力气对所有在役管道定期徒步踏勘,将排查出的所有隐患一一记录在案,对重大隐患随发现、随整治。3年来,仅老管线兰成渝就先后动火整治了上百个隐患,新管线中缅、中贵先后整改了上千处潜在隐患。在整治整改隐患的同时,对在役管道经过的每条河流、每座山梁、每处地质害危区,逐一进行甄别论证,逐一制定防危应急预案,做到有患必有案。预案制定后,进行反复演练,在演练中不断修正。
同时,公司成立12支维抢修队伍,选配400名专业维抢修人员,配备了先进的维抢修设备。这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维抢修队伍,成为安全预案真正能应急的关键保障。
仅去年,公司就成功应对了“4·20”雅安芦山大地震、“7·9”石亭江百年洪峰、“8·22”定西强烈地震、“12·1”简阳山体滑坡等多个重大危害的严峻挑战,确保了在役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
抓培训,提素质,夯实队伍基础。针对员工来自不同单位、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公司出台一系列强化业务和技能培训的举措,掀起在职培训高潮。近两年,公司举办处级干部培训班4次,站队长培训班5次,使在职各级管理人员受训率超过90%。对于一线员工,除了必要的请进来、走出去常规技能培训外,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授课。员工缺什么,培训就讲什么。很快,上到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下到各基层站队长,纷纷走上讲台。两年来,公司层面组织的各类员工培训75次,受训人数1870人次;分公司层面组织的各类员工培训390次,受训人数5760人次。常态化、重实效的各类培训,使公司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不仅及时解决了公司成立之初人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为公司健康快速成长储备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随着一系列打基础措施的落实,3年来,公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升,安全管理基础逐步夯实。现在,公司不仅扭转了成立之初困难多、问题多的被动局面,而且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快速发展势头。
要快速发展,
就得实实在在练好内功
西南管道领导班子认为,企业要稳健快速发展,就得实实在在练好内功。企业的内功,更多地是由企业文化所引领,由团队务实高效的作风所体现。
基于这种认识,西南管道成立之初,就把传承和弘扬中国石油的优良传统和核心文化作为培育自己务实高效作风的切入点。
西南管道揭牌时,并非白纸一张。它是在整建制划转管道公司兰成渝分公司、兰州分公司、昆仑利用广西管网公司、中贵线在役段,以及西气东输广南支干线广西段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西南管道组建后,为了确保在两年内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中贵线全线、兰成原油管道,以及贵州管网、广西管网等多条支线如期投产,不得不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队伍。
“面对这样一个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业务区域分散的新公司,公司班子倍感压力。”西南管道公司党委书记许强介绍说,“当时,我们必须用中国石油的核心文化整合队伍的思想,凝聚队伍的力量。”
于是,公司班子很快确定了新公司的文化战略定位:必须传承中国石油优良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秉承“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核心理念,恪守“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牢记“社会、经济、政治”三大责任。在传承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管理、创业创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力争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发展的新型现代化管道油气输送和运营的骨干企业。
定位明确,目标清晰,一场自上而下的企业文化灌输教育活动在刚刚成立的西南管道展开。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公司印发详细的文化宣传手册,将企业遵循的文化核心理念逐一详解。宣传手册人手一本,一边下发,一边辅导;一边通过考核强行灌输,一边通过案例启发引导。同时,公司通过举办“创业创新征文”“爱我岗位青年员工演讲比赛”等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正能量。随着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有了同一个发展目标、同一个荣辱观,并用实际行动践行新理念、新作风。
思想统一后,能否将大家良好的意愿引导成具体的行动,关键看干部。公司领导班子对此十分清楚。为此,公司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转变作风。从总经理、党委书记,到基层各站队长,都不例外。说到做到,公司高层领导率先垂范,下基层轻车简从,直奔现场。到现场后,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实实在在倾听一线员工意见,解决一线实际问题。
3年来,公司班子成员的足迹已经遍布100多个基层站队。大到站队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小到员工的洗澡、吃水、伙食等生活琐事,都成为公司高层领导关注的对象。
上行下效,一时间“走基层”“蹲基层”“帮基层”在西南管道蔚然成风。公司机关干部带头,每两个月都要下到基层站队跟班工作一周,与基层员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千方百计为基层排忧解难。
各级干部处处所展现出来的新作风,感染了广大员工。一位年轻员工在演讲中说:“唯有‘实’字胜千言!在西南管道,领导们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公司的希望。甩开膀子大干,是我们年轻人唯一的选择。”
要谋求长远,
就得认认真真科学管理
持续两年多的打基础、练内功活动,给西南管道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面对公司的新气象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上下并未满足。
在今年年初的职代会上,公司再次重申:打基础、练内功,是贯穿企业管理始终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要谋求长远发展,就得认认真真地科学管理。常延魁告诉记者:“科学管理,其实就是更高层次地打基础、练内功。”
基于这一思路,从今年年初开始,西南管道以“创建科学管理站队”为抓手,把打基础、练内功的侧重点下移至基层站队层面。创建科学管理站队,就是以“安全、清洁、规范、和谐”为标准,从严规范基层站队的管理架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标准,以及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标准等,进一步推动站队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生活环境清洁化、站场线路标志规范化、员工队伍和谐化。
为了把这一创建活动抓出成效,公司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督察。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工作小组,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统一的《创建实施细则》。
3月开始,西南管道选择在输油“老管道”兰成渝分公司成都站和输气“新管道”昆明分公司所辖的中缅天然气禄丰站进行创建试点。经过3个多月的创建实践,两个试点创建站队,不论是各项基础管理,还是站场环境,均有明显提升。试点站队员工反映,示范的新标准,虽然要求更高、更规范,但是可操作性强,程序更科学、更简化,工作效率更高。
7月23日,西南管道科学管理站队创建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兰成渝成都站和中缅禄丰站召开。这标志着西南管道公司所辖的110个基层站队有了新规范和标准。随着“创建科学管理站队”活动在西南管道基层站队的展开,在不久的将来,西南管道的站队建设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西南管道除了抓好基层站队建设外,还在集约化管理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尤其是在新管道不断投产、员工队伍从严控制的情况下,集约化管理就成为公司谋求持续快速发展的管理利器。
许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积极推广集约化用工管理,力争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系统务实的职业化培训、举办首届员工技能大赛等一系列举措,真正实现集约化用工的目标,最终确保公司在队伍总数稳定的前提下,完成保安全、保运行、保投产的重任。”
2015年,西南管道将再增加2000多公里的在役管道。2015年,除了中缅原油管道外,还有中缅气线、中贵气线和贵州管网、广西管网所属的多条支线都要集中投产。任务重,压力大。
对此,常延魁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地完成这些任务!因为,我们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内功做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