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方面近日披露,截至今年10月底,已下达资金39.86亿元,完成油气管道隐患治理3157项,占排查出来的5622项隐患的一半以上。正是去年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复线原油管道泄漏,导致青岛市黄岛化工园区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之后,中石化加强了对管道安全隐患的治理力度。
中石化方面称,将计划在2014年开始的3年内投入资金281.07亿元,对管道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治理。
中石化原油、成品油、石油天然气管线超过3万公里。 2014年,中石化管道公司所辖管道上的占压物合计6480处,累计占压长度达到100公里。其中直接占压3011处,5米范围内的占压2455处。
目前国内陆上油气管道966条,近12万公里,央企、地方分别为10.4万公里和1.6万公里。据国家安监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共排查油气管道隐患29436处,平均每10公里就有2.5处隐患。排查出油气管道隐患中,被占压11972处,安全距离不足9171处,交叉穿越8293处。其中除了企业能够自行整改的之外,还有7000处需要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解决的问题,而且其中重大隐患2200多处。
“11·22黄岛事故”之后,国务院安委会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油气输送管线安全专项排查整治,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部门亦多次发文敦促石化管道企业加快隐患整改进程。
国务院安委会在今年9月下发的一项通知中要求,从2014年9月至12月,集中开展油气输送管道行业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2015年6月前,完成排查出的全部重大隐患和形成密闭空间隐患的整治工作;到2017年6月,完成排查出的全部隐患整治工作。
中石化方面表示,将计划在3年内对运行20年以上油气管道完善监控系统,并运行30年以上管道逐步进行替换更新,以新建管线替代旧管线的计划投入将达到122亿元。重点排查涉及穿跨越江河、悬空的管网,有管网的涵洞、涵管和其他设施,以及与市政、公用工程其他管网或设施有交叉、交汇的复杂地段。优先治理穿越密闭空间隐患,重点治理穿越段隐患。
目前国内有约13%的油气管道服役时间超过20年,于1986年投产运行的东黄复线管道正是其中之一。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振学曾告诉财新记者,管道服役期间发生事故概率一般遵循“浴盆曲线”,即管道投产初期的事故多发阶段,管道稳定工作期的事故率降低,随后会因管道腐蚀和设备老化导致事故频率上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表示,国内有30%以上的管道已经运行了10年以上,千公里泄露事故率年均4次,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
因存在占压严重、打孔盗油多、管线本体腐蚀等安全隐患,中石化已经分别于2013年12月和2014年8月停输了临沧和塘港两条原油管道。临沧管道停输后改由津沧线(天津-沧州)输送沧州炼厂和石家庄炼厂,塘港管道停输后改由天津中转油库和塘沽线输送天津石化等炼厂。此外,中石化在山东省境内临济老线停运改线工作也正在实施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