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阴工业区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筑发展平台、完善园区服务功能作为工作重点。目前,一批路网、管网、河道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有力助推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近日,记者在江阴工业区西部片区看到,宽50米、全程5.7公里的国盛大道已建成通车。该大道起于新江公路,终于港前大道,是西部片区重要的交通主干道;全长1.24公里的高港大道四期项目主体工程也已完工,工人们正在抓紧人行道及路旁河道混凝土压顶、栏杆安装等扫尾工作;1公里长的圣发路正在进行路面堆载预压,地下雨污排水管网铺设工作也正稳步推进。
“高港大道四期总投资5100多万元,从今年6月份开始施工,已经在国庆节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为区内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环境。人行道铺装及配套绿化等工程也将在11月底完工。”该项目负责人郭炳忠告诉记者,高港大道项目的建设,为即将投产的巴陵石化和中景中国软包装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江阴工业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有国盛大道、西河工程;高港大道三期、四期、支河、圣发河工程;圣发路延伸段道路、滞洪区、沙塘河工程。项目区域内落户企业有东南电化、耀隆化工,天辰耀隆、中景石化科技园等。为了配合这些重点项目发展,江阴工业区以道路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国盛大道,高港大道三、四期及圣发路等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园区路网建设水平。
在江阴工业区西部片区公共化工管廊项目的工地上,100多名工人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项目总监王立告诉记者,公共化工管廊总长超7公里,自去年底动工建设以来,施工队伍抢抓施工进度,目前,化工管廊的基础部分及桩基础、承台均已完工,框架梁和钢梁的施工也已经启动。
据了解,西部片区公共化工管廊项目总投资近8000万元,建设一条主管廊,两条支管廊,北起耀隆化工,南至江阴码头12号泊位。管廊建成后,将成为企业和码头之间一条重要的物流快速通道。届时,通过管廊输送化工原料,不仅可降低风险,减少因化工原材料泄露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此外,110千伏变电站、化工新材料专区重点配套道路林芝路、应急原水供水管道、污水收集管网、集中供热综合管等项目均已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完善的水网、电网、管网、路网等基础设施,为江阴工业区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推动下,江阴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投资硬环境不断完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不少大型央企、国企、外企和民企纷纷入驻。截至目前,区内落地企业103家,已投产70家,在建企业18家,筹建企业15家。2013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8.22亿元,比增13.73%。今年1—9月份,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完成79.3亿元,比增27.39%,完成固投42.63亿元;1—8月份实现税收2.5亿元,内资实际到资15.95亿元,外资实际到资1376万美元。(滕端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