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公布了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管网建设三个时间表: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
俗话说:“胭脂搽在脸蛋上”,城市地上的景观和建筑,被认为是城市的面子,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对于看不见的地下部分,其重要性一直被严重忽视。近日,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说,“有市长说,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这可谓不重视地下管网建设和维护的最形象直白的表述。
城市忽视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其结果是不断出现的事故威胁。近年来,一旦遇到大雨,城市便成泽国,因城市内涝而造成生命损失的,几乎年年都有;管线泄漏爆炸事件,也时有发生,去年11月份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就造成60多人死亡;其他如路面塌陷,排污不畅之类事故,屡见不鲜。而今年4月兰州自来水局部污染事件的原因,也在于供水和排污的地下管网超期服役,且疏于管理和维护。这说明,城市地下管网虽然是城市的里子,无关形象,但其重要性无法忽视。如果说城市地上部分就像一个人的脸面,那么,城市地下管网,就是一个人的五脏六腑。从根本来说,人体看不到的内在器官是否健康,比看得见的衣冠脸面是否美观得体,更为重要。
我国城市地下管网问题,欠账极为严重,积累的问题随时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一些城市根本没有地下管网的完整档案;管网敷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已有管网也超期服役,陈旧破损,风险重重;不同的管网在城市有限的地下空间穿插交叉,互相干扰,排污管道渗漏的有毒物质进入自来水管网,输气输油管道与排污管道串通,危险化学品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近距离或交叉布置。城市居民生活在险象环生的地下管网之上。
重地上而轻地下,重面子而轻里子,根本来说是城市政府政绩观的错位。而政绩观的错位,与市政建设决策的民主参与不足有关,与官员的考核与升迁机制有关。市政建设的重点在哪里,预算如何分配,最有发言权的城市居民却并无实质的参与的机会和话语权。工程的立项和预算的分配仍然是长官意志的体现。城市官员的考核与评价,也往往被表面看得见的光鲜所蒙蔽和误导。如果城市建设完全由长官说了算,对城市官员的考核只看看得见的体面,如果城市官员的去留升迁并不考虑当地城市居民的切身感受和意见,那么,城市官员确实并无积极性将巨额资金投入到看不见的地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中去,对于地下管网的问题,拖一天是一天,不出事万幸,出了事再解决不迟。
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有助于扭转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的局面,有助于形成重视地下管网建设维护的共识。可以期待,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维护的投资,将会逐渐成为重点,地下管网痼疾,有望得到改善。